新闻中心 News
400-007-9317 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洪都北大道西格玛商务中心15楼


文/新金融琅琊榜 · 董云峰


2019,“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”,终于要过去了。对于大多数新金融机构而言,这是寒意萧瑟的一年。

防范金融风险,整肃金融秩序,这是不可逆转的大势。另一边,在顶层设计基本完成之后,金融科技已然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,中央监管部门与中央金融企业全面入场。

而那些掌握了场景与技术的巨头机构,依然走在时代前沿,与持牌金融机构的合作风生水起,不断深入。

以央行《金融科技(FinTech)发展规划》的出台和金融科技应用试点落地为标志,金融科技正在重装上阵。

这是一个鸟枪换炮的历史进程。因此,在即将到来的2020年,残酷的出清不会停止,行业分化会更加惨烈。

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副会长、度小满金融CEO朱光看来,尽管目前市场上还有数千家新金融平台,但到明年第四季度,仍然能够保持健康增长的平台,包括BAT在内,将不会超过10家。


1、前事不忘,后事之师

2019年,随着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的持续加码,总体风险水平持续下降,行业洗牌接近收官阶段。

以P2P网贷为例,其整体规模大幅萎缩,在营网贷机构数量则从整治之初的近万家下降到不到500家。

针对催收和数据等领域的不合规乃至非法问题,公安部门强势介入,相关行业几乎遭遇团灭。

这波洗牌如此惨烈,然遥想数年之前的互联网金融热潮,不免令人扼腕叹息。从中,我们可以反思什么?

在12月17日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、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等联合主办的“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”上,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书面致辞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。

潘功胜说,前事不忘,后事之师。从互联网金融风险积累、扩大、暴露到此后持续至今的清理整顿,我们付出了巨大代价,教训非常深刻,值得认真反思总结。他提出了三点:

一是各方一度对互联网金融的属性认识不到位。互联网金融仍然是金融,金融科技也是科技驱动的金融创新。要根据法律关系、业务实质做出判定,概念游移和科技外衣改变不了金融本质。

二是互联网金融、金融科技没有改变金融的风险属性,传染性、涉众性反而更强,网络数据信息安全风险也更加突出。

三是部分市场主体不尊重金融规律,激励扭曲。过于强调技术,缺乏对金融规律的尊重和敬畏,一哄而上、一哄而散,很可能留下遍地狼藉。

出席此次论坛的朱光亦在演讲中提到,过去互联网金融过于强调效率的提升,忽视了风险的管理。金融科技必须回归金融的本质,先去解决风险问题,再去解决效率问题。

“当前,金融业务、金融产品、金融交易已高度复杂,信息技术已高度发达,金融风险已高度交织。”国务院参事、中国银保监会原副主席王兆星在演讲中指出,金融监管部门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和使命,就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甚至是原始的监管手段和监管工具,更不能靠原始的人海战术,而必须大力发展金融科技监管。

2、发展金融科技的基本原则

尽管过往几年出现了一些问题、暴露了一些风险,但是发展金融科技却是共识。

或者说,恰恰是这些问题和风险的存在,凸显了推动金融科技回归本源、重装上阵的迫切性。

在此之前,需要明确发展金融科技的基本原则,这亦是“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”上最受关注的议题。

潘功胜表示,当前,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发展方兴未艾,数字化、信息化大趋势下,互联网金融、金融科技的新业态、新模式仍会层出不穷,将继续给金融业带来深刻、深远的影响。

对此,潘功胜强调了两个“坚持”,一是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,二是坚持防范金融风险的基本底线。在此前提下,他提出发展技术赋能的金融服务,为金融业提质增效:

支持各类机构在持牌经营的前提下,依托技术或场景优势,提供普惠性金融服务,丰富金融组织体系。支持金融机构对接电商平台、供应链等各类实体场景,提供差异化、个性化金融服务,丰富金融产品体系。支持金融机构探索大数据驱动的风控模式,提高风险管理能力。

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指出,金融科技作为数字化时代科技驱动的金融创新,既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现代金融体系建设的关键驱动力量。

对于发展金融科技,他提出了四点建议:一是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,着力提升金融供给适应性;二是完善金融科技产业生态,着力增强金融系统竞争力;三是充分发挥科技驱动优势,着力加强金融服务普惠性;四是积极建设监管科技体系,着力推进金融治理现代化。

朱光的观点是,金融科技将成为助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的真正引擎。他分享了度小满在金融科技的具体实践,表示发展金融科技要秉承四个原则:以风险管理为核心,以金融实践为基础,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目的,以开放共赢为路径。

3、金融科技再出发

亡羊补牢,为时未晚。

金融科技究竟有多重要?央行行长易纲的表述是,未来国际竞争的焦点是金融科技;央行副行长范一飞说得更直接:金融科技是未来全球金融竞争的制高点,谁掌握好这一最先进的生产力,谁就拥有最强的金融核心竞争力。

在汲取教训、厘清思路之后,监管部门一边处理历史问题,一边则面向未来,推动金融科技再出发。

今年8月,央行印发《金融科技(FinTech)发展规划(2019-2021年)》,是我国金融科技领域第一份科学、全面的规划,明确了未来一段时间金融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、基本原则、发展目标、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。

随着监管框架的明晰,持牌金融机构加速入场,姿态前所未有之坚决。

举例来说,工行在2019年动作频频,先后成立了科技子公司与金融科技研究院,并发布了智慧银行生态系统ECOS。本周一,工行又宣布与阿里巴巴、蚂蚁金服达成战略合作。

目前,由商业银行发起设立的科技公司已经达到10家;多家银行公开喊出了金融科技银行的口号;在开放银行方面,一些银行的探索亦初显成效。

与此同时,为了落实上述规划,近期央行等六部门正式批复了北京、上海、福建等十省市的金融科技应用试点方案。

从各地试点方案来看,持牌金融机构与头部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占据了相当比例。

以度小满金融为例,这家公司发起参与的两个项目入选了金融科技应用试点,分别是“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语音机器人金融应用”、“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智能风控平台金融服务”。

近年来,度小满金融与银行、持牌金融机构开展广泛合作,输出智能获客、大数据风控、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等科技能力,目前已经与60多家银行达成合作,累计发放贷款超过5000亿元。

正如朱光所言,“对所有‘重合规、重风控’的金融科技公司而言,正迎来最好的发展时代。”